- A+
之前在知乎上面我提了个问题:
进专业要求明确的DU(法国留学公立大学真假预科鉴别)
理论上,这应该是一个预科项目。为什么后来出现了
根源在于录取里被我红框圈出并用椭圆框再次标注的地方
先说一下法国公立大学的体系在正常的L-M-D系统的L-M阶段里和我们外国学生相关的分为三部分:
第一、行政
第二、系里
第三、国际处
在理论上其中,行政部分主要负责录取的 初步材料硬件审核,然后转交系里。
系里进行学术评估决定是否录取。并将录取结果以相应方式转交行政。行政再进行邮寄或登入官网。(随着E-C等系统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已经自动化了)
而国际处的作用是负责对接CF的申请(比如HD程序等),并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行政进行材料初审
换句话说,专业录取的权力,只在系里。除了系里之外,无论行政也好,国际学生处也罢,哪怕是校长,都没有最终决定权。
换句话说,真正百分之百有效力的预科项目,专业预录取能且只能是系里发出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预科项目,是国际学生处或者其他人签发,但学生的确可以进专业呢?
这就是学校各部门之间人事合作的关系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人事变动后,某曾经长期预科项目突然变得不靠谱甚至取消。比如CERGY,比如滨海,比如那年的图尔等等。
派系站队的事情,在哪都有都常见。很多预科项目也是国际学生处牵头行政,系里,大学下属语言中心达成利益一致的结果。
但是。
从东大这个预科项目以及我们自己相关来源信息验证了一点,非系里直接所发的预科录取,是有失效的风险性的。
先吐个槽
学生达到要求却不给DU文凭这个操作。
某种意义上很像某年海外省来华招生,承诺学生可以转学。但是实际操作中却把应该在二三月份出具的协助学生转学的材料硬生生拖到九月开学。。。无耻之尤。。。
另外,截图中关于国内中介部分已经被我遮挡。这不是某一个中介的问题,而是一个项目的问题。虽然责任可以推在境外方协会(见文末注释)身上,但是对于中介来讲“倒二手”真的不用关心合同结束后学生的前途么?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百度一下这个项目,你们就知道哪些中介机构在9012年还在做二十年前中介机构“倒二手”的老调。
接触不到一手资源,境外协会的二手资源又不能把关审查。真是把人卖出去就不管了么。相关见:留学陷阱分析之留学合同里的坑(一)
所以,在进专业这件事情上不要对你所选机构的话奉为圭臬。自己看看合同截止期和条件。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当然了,某些已经被割了的韭菜……的确没啥办法,硬着头皮向前走吧,祝你们好运。
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一直到一六年底的新政颁发(三证变两证)。大多数情况下,国内中介的学校预录取申请(专业预录取,语言预注册,签证的接待证明/住房证明)都是由在法注册的各种相关协会来做的。甚至有些机构会直接把除招生和收款外的所以服务项全部外包出去。
在法注册的各种相关协会方会按照境内机构接洽人的要求以相应的各种身份来与其背后机构合作并为所招学生提供相关服务。(一般会忌讳让在法注册的各种相关协会方直接接触学生,除非是借用境内机构专门准备的马甲)
一六年底新政后,部分国内中介直接联系法国语言中心走两证(语言预注册,签证的接待证明/住房证明)签证程序。但预科类项目大多数情况下依然是经手第三方:在法注册的各种相关协会或其在国内的主体。
另外解答一下某些从业者的疑惑:
为什么有些我们的文章看着眼熟
本协会在高峰期,与国内五十余家中介机构有相关合作,每年为国内机构处理的学生材料是三位数的。我协会与中介的合作在一三年前后出现几次中介接洽人员(顾问/负责人)携款(含垫付注册费/学费)消失,累计造成二十余万元损失后,就基本终止了与大多数中介机构的合作并改为主要进行直接面向学生的散招。在一六年彻底终止了某全国连锁机构北京总部法国部的加盟承包及项目支持并全面撤出。后设立独立办公室于北京。(协会历史沿革详见菜单栏相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之前的一些文章让现在某些机构法国留学从业者看着眼熟的原因……那TM是我们当初写出来用来培训合作机构法国业务顾问和文案的材料……
当然,按照当时接洽人的要求,我们出现在机构顾问眼中时,并不是以我们协会的名义而是以相关项目支持,总部法国项目合作方等不具名身份。
- 桃子学姐微信
- 法语学习,机经,留学咨询,留学生地方微信群等请添加
-
- 神秘人留学公众号
- 笔记,攻略,干货,免费领取,更多学习辅助资料分享,请关注
-